网站首页

理论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题专栏 > 理论动态 > 正文

【贵州改革】覃引 林长松:贵州中药材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日期:2024-07-05 浏览量:

近年来,贵州省通过大力建设种质基地、种植道地药材、打造中药材产业园区等发展模式,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了中药材产业成为贵州生态产业、富民产业和大健康产业的步伐。中药材产业链长且结构复杂、涉及面广,在发展过程中应着眼中药材全产业链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化和改进,在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要加快推动中药材产业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发展,将贵州良好的生态优势与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推动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松桃县甘龙镇友杠村的山银花基地

从产业链上游看,实施中药农业强链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种植,是减少中药材产业对土地环境资源的不利影响和实现“双碳”目标关键路径的有效做法。合理规划中药材种植区。药材的道地性高度依赖种植环境,应积极开展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及产地分布数据空间化的研究,为实现中药材的生态化布局打下基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出台相关技术规范,推广林下、间作、套作、轮作等种植模式。大力发展固碳效益高且成本低的药材,优化形成一批投入低、产出高、排放低的生态循环固碳模式,增加植物碳汇。还可利用有机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投入增加土壤固碳;借助林下种植提供遮荫和抗病环境,实现低碳产出和高碳储存。通过保护生态,改善中药资源种植环境,进而提高中药材质量与安全,最终实现中药产品的高品质化发展,即通过绿色产品提升消费者的健康水平。

 

岑巩县天星乡山岗村太子参种植基地

从产业链中游看,实施中药工业补链工程、建设产业集群。制药企业作为中药工业的依托体,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中药工业的发展水平。传统企业大多沿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忽视了企业之间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共生关系。为此,制药企业需要建立产业集群,除了自身进行全流程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外,制药企业之间还需要加强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一个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刚好可以作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使得中药工业链上的企业之间构建了一个类似食物链的网络关系,互相循环供应资源和能源,从而在中药工业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闭路循环。通过建设产业集群,能将生产中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从而实现中药工业的生态化发展。

 

榕江县平江镇“百药”示范园

从产业链下游看,实施中药商业延链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延长中药商业链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把传统的“原料-制造-产品”模式向医、养、健、管、游、食多位一体的复合型模式转变,把单一的“治病为主”的功能向“预防保健及健康管理为主”的功能转变,开拓中药产业产品的全新市场空间,推进“中药+”融合发展,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一是引导相关企业加大研究投入,大力开发药食同源类的生态食品、养生保健品及中药日化品等系列产品,丰富中药产业形态,提高中药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率。二是推进中药产业与旅游、文化、生态、养老产业的融合,向着更开放的生态农业转变,建设“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产旅教综合体。三是围绕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仓储、监测、检测等环节建设质量追溯平台,覆盖到种植大县和规范化种植基地,确保药材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双碳”目标下,中药材产业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中药材产业的强链补链延链之路是一条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还需进一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中药材低碳固碳技术体系、提高废弃物循环利用效率、创新业态融合等方式相互协同,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