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他山之石>>正文

何志伟 眭依凡:两个“自主”: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大学的时代责任

要: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时代责任不可或缺。在分析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紧迫性的基础上,提出实现两个“自主”是大学所肩负的时代责任,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则是实现两个“自主”的保证。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大学;时代责任;两个“自主”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这已成为广泛共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教育强国的规律深刻洞察。6163银河手机版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在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跃升为龙头,说明今天的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对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来说,必然要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肩负起新的时代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紧迫性

在讨论高等教育强国建設紧迫性之前,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既以世界作为背景和参照,也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既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作为基础,还是一个强调对世界作出贡献的概念,即为人类文化生存环境的改善和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作出积极贡献。基于上述立场,我们发现高等教育强国既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不是一个停留在观念层面的口号,它应该是世界科技中心和世界人才高地,而且必须成为一项国家行动。亦是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并列,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战略的“两个自主”加以特别强调。这说明我们正在付诸于实际行动建设一个高等教育自身强大的国家,使得高等教育所培养之拔尖创新人才和所创造之高水平科技能够强国。在没有现成道路可以因循和成功经验可以照搬的情况下,我们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距离目标建成仅有不到11年的时间,这显然成为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一方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来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国之命脉,系于人才。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人才的创新发展一直以来都密切相关。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但凡世界强国都是人才强国,而这些人才的产生主要源于高等教育。从16世纪以来世界科学活动中心的演进和更替规律来看,每一个国家都是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尤其是世界人才中心,而后才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继而发展成世界强国。举目今天的世界,凡是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都实现了普及化,高等教育质量有巨大飞跃,拥有一批具有世界贡献和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它们不但吸引全球各地的卓杰人才,而且培养来自世界范围的优秀学生,最后这些学校也都孕育和发展成了世界人才高地。美国就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没有高等教育的支撑,它就不再有人才优势,继而就不再有科技优势,没有科技优势美国就不再有经济优势,最后必将失去其大国优势,美国加州的经济实力曾经一度排在世界第五位,其原因就是诸如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一批世界著名大学所培养之创新人才支撑的结果。由此可见,处在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重要结合点的高等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和塑造者,必须主动站出来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着力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来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来应对国际形势巨变。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既带来大挑战,也带来大机遇,一个国家如何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做出正确选择和保持发展进步显得极其不易。但是,高等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希望和更大可能,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知识属性日益凸显,即世界经济从结构形态到生产方式天翻地覆的发展进步无不是高新知识及其物化生产力作用的结果。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全新科技力量正在影响着世界的发展方向,重构了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秩序格局。正是源于这个理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在经贸、科技、人文、金融等领域人为制造“天堑”,利用恶劣手段对我国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创新发展进行打压,甚至联合其他利益相关者布局“技术联盟”,筑起先进技术领域的“小院高墙”,通过加强霸权地位来试图阻止我们的发展壮大。虽然我们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是,我国依然面临不少诸如“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等问题。而这些卡点瓶颈和创新能力的突破,必须依赖也只能依赖高等教育来解决。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加快推进。

实现两个“自主”是大学的时代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如此之紧迫,那谁能担当起这个时代责任?毫无疑问,是以实施高等教育为己任的大学组织。通常而言,大学通过所培养之人才和所创新之知识服务社会发展这是普遍性共识;但是在强调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特殊时期,这种普遍性共识应当自觉强化为引领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时代责任意识,这种时代责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就是要求大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和“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两方面做出成绩,即通过实现两个“自主”以增强大学之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需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在实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大学只有把培养造就高质量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所培养之人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故而,大学的人才培养竞争要向人才培养质量竞争转变,并将其纳入到提升国家人才竞争力的人才强国战略框架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人才自主培养模式,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作出不辱时代使命的突出贡献。那么,以人才培养作为核心使命的大学,如何才能实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提升?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才自主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首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大学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和根本标准,确保所培养之人信仰坚定、情操高尚、勇于担当;其次,根据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并以此为价值引领重组人才体系各要素及培养方案,实现思想上的统一认识和行动上的积极进取;再次,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推进学科之间的系统整合和交叉融合,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能力;最后,创新教学制度和大学文化,营造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提供刚柔并济的保障。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發展,高水平科技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它转化为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重塑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正是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然,这对以知识创新为己任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大学而言,必须主动担负起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及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时代责任。首先,大学必须明确自己的时代责任,在遵循办学治校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促使大学的科技创新成为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核心力量;其次,大学要加强有组织科研的攻关,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关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技项目之中,如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仪器仪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最后,大学要围绕优势学科专业加快抢占科技制高点,在基础研究、重大原始创新以及人文社科领域理论创新方面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贡献。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实现两个“自主”的保证

实现两个“自主”是大学的时代责任,那么大学如何做才能确保这个目标的完成,这涉及到大学的规律、学科、人才、资源、制度、文化等要素的供给情况和效能水平。但是,当大学的制度供给和资源供给的基础性问题得到解决后,在实现两个“自主”方面依然不如意,这就取决于大学自身如何治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成为一种国家意志,也成为各行业组织管理改革的目标,作为肩负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崇高使命的大学也不例外。故此,实现两个“自主”可以通过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得以保证。

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大学从以控制为手段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效率为目的的现代治理模式变革和转型的过程,是按大学应有规律办学治校育人的,以人才培养及知识创新的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的富有竞争力的大学治理模式。实际上,当控制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过强人治,虽能确保大学组织的有序,完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计划。但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民主性和法治性,从活力和秩序的角度来说它是滞后的,如果过度依赖很有可能会带来管理混乱和效能低下。尤其,在当前国际国内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日渐增多的情况下,十分不利于大学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增强。事实上,大学组织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准公共产品是其属性之一,这意味着大学组织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系统,彼此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在开展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活动时必须高度关注大学组织的治理效能水平。也就是说,大学必须作为一个强调效率优先的组织,必须建立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才能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实现两个“自主”。

这个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现代化治理体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结构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在治理理念现代化方面,大学必须守持观念理性而放弃盲目行动,遵循大学本质规律及其价值,依靠大学本质理念引领大学行动。由于大学既是培养人的组织,也是知识创新的组织,这之中人才尤其是卓杰人才的作用发挥尤为重要,对两个“自主”的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体现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价值,彰显了人才理念之于大学治理理念现代化是为首位的重要意义。在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化方面,由于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决定大学对外的社会功能,因此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化表现为内部治理结构现代化。鉴于大学治理结构现代化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效率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知识创新能力,所以两个“自主”的实现必须遵循“效率优先、整体设计、民主管理、制度保障”的善治原则,确保“组织机构、权力配置、决策模式、制度规范、执行机制”五个关键要素的交互影响及有机关联形成的治理结构有利于按大学自身规律办学治校育人。在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先要厘清大学治理能力的概念,它是关于大学治理结构诸要素在大学治理过程中的效能表现,尤其是大学领导者能否充分发挥大学治理结构中诸要素效能的领导力体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治理能力就是一种领导力。这种领导力是大学领导者根据大学组织属性、运用个人特质及其合法职权和大学资源为实现大学目标对大学组织及其成员实施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思想影响力”“组织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制度影响力”“资源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党委书记等大学领导者在内的个人素质产生的影响力”七个方面。而且,这些影响力既包含个人影响力,也包含组织影响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对这些个人影响力和组织影响力的质量进行改善和提高,为实现两个“自主”增强活力和提升效率。

本文原载于《北京教育(高教)》,2024年第1期。



关闭窗口